坩埚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坩埚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21 14:53:32 阅读: 来源:坩埚厂家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经济学分析

2011年9月17日起,美国纽约爆发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民众抗议活动,并一直持续。“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的矛头主要指向华尔街“贪婪”的金融系统以及分配不公、失业率高等社会问题。笔者认为,用“庞局经济学”对此能够作出较为深刻的剖析。  金融收益来源与金融庞氏财富累积  金融的基本职能是资本的中介与资本的聚集,这些原始职能的确能够带来更多可有效利用的资本,能够为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而获得相应的收益是有其理据的。但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金融业日益朝着虚拟化方向发展,金融业的收益,却随着虚拟化的进程而不断加码。金融业本身已经远远偏离了其基本职能,走向了金融异化,提供庞氏投资活动平台成为了金融的主业。金融业的收益来源,也就由原来的资本效率改进的报酬,转变为了“庞氏抽成”。金融业的高收益、金融高管的高报酬、金融业者的高收入,也就是金融领域的“庞氏财富累积”。  1金融高收益的真实来源  金融业的高收益(此处仅指金融基本职能之外的收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1)通过金融市场的操作,人为地制造出的“市场信号”和“预期信号”,诱导了民众把长期需求变为短期需求(如短期内迅速膨胀的房地产需求),从中牟取金融利益,而损害长期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的需求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2)通过鼓吹金融资本创造并应获取超额利润的“论点”,实质上挤占了其他要素的收益(尤其是挤占了劳动者收益).  (3)通过信贷扩张,势必造成了“财富”与“债务”的同时扩张。金融系统必定从“财富扩张”中抽成,但对“债务扩张”却不承担后果和责任。  (4)通过虚拟经济方式,挤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挤占了消费。(实体经济的利润来源是实体经济产品可能带来消费者效用增加而使消费者意愿支付的增加,而虚拟经济通过鼓吹某种“高收益率”或“高预期收益率”,使之转变为金融收益).  (5)通过稀释资本本身的价值,而达到攫取金融收益的目的。通过所谓的“乘数效应”,可以将一定规模的资本无限地循环,而无限放大资本量。从个别的金融机构来看,它将在竞争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从整体上来看,只是把资本量放大了,资本实际收益并不会增加,实质上就是各家金融机构不断加码兑水来稀释资本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金融领域的“公有地悲剧”).  (6)通过绑架国家信用、风险由国家承担连带责任的方式,无限度地攫取风险收益。某一银行破产,导致无法偿还居民存款时,在多数情况下,国家不得不全额或部分地承担存款的保障。某一银行的破产,必然牵连到整个金融体系,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国家不愿任何银行轻易破产,因此国家也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地使摇摇欲坠的金融机构不至破产。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进行高风险的操作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反正获得高收益归自身所有,而一旦出现巨额亏损则有国家为之共担。  2金融业者高薪酬的庞氏财富累积  在金融危机的状况下,金融富豪成为了众矢之的。金融富豪受到的第一项指控是,富人们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资本主义——怎么着都是他们赢。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通过投机从他人钱财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但他们总把公司搞垮后,却最终由纳税人为他们买单。金融富豪受到的第二项指控是,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并没有任何有益的事情。他们不像那些创建微软或苹果的企业家那样做些贡献,而是只是在一个体系内不断地转移金钱,最后唯一的获益人成了他们自己。金钱流动的越快,金融部门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随着金融的膨胀、银行繁荣,金融规模大到了不能破产的地步,以至于它们摇摇欲坠时,纳税人不得不去拯救它们。  理性地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金融业者的高薪酬与金融高收益,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不同的机理。  金融高收益,是金融庞氏骗局的“预期收益率”,这一“高预期收益率”是吸引参与规模不断扩张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金融庞氏骗局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基本的表征就在于参与规模已经达到了如此大的规模——几乎是全民参与、几乎是全民的大部分财产都参与其中,规模大到——政府和全民都不得不极力地维护这一庞氏骗局不至于破局,否则全国民众都将承受巨大损失。如此之大的参与规模,维持着金融业的高收益,金融业的高收益又推动着参与规模的不断扩大。  而金融业者的高薪酬,其“依据”是:他们创造了“金融高收益”,理应获取高报酬。实质上,是依存于金融庞氏骗局巨大参与规模的抽成。金融业收益越高,那么参与规模就越扩张,金融业者的抽成也就越多。这就是金融业者的庞氏财富累积过程。  对比现实,金融界高管获取的高额酬金是建立在其盈利基础上的(尽管这些盈利数据是可以通过某些人为方式制造出来的),例如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前2007年的利润居然是42亿美元,其高管获取高薪酬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